历史沿革
清末发源
1896年,清政府刑部左侍郎
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0月,
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禀明两江总督
刘坤一,拟在上海捐地开办
南洋公学,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聘请
何嗣焜出任总理。12月得到
光绪皇帝准允。至此,标志
南洋公学正式创立。因学堂地处南洋(当时称江、浙、闽、广等地为南洋),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故定名为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初建时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先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继设铁路班、特班、政治班、译书院、东文学堂等。
1897年,
盛宣怀呈奏《筹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一折,提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均可由轮电两局集捐筹办。聘请
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福开森为监院。在上海徐家汇赁屋办学。首批招考师范生30名,于4月8日开学,按五层格进行培养。11月9日外院开办,由师范生担任教习。师范生自编《蒙学课本》,风行中国国内。
何嗣焜拟订公学第一份办学章程——《南洋公学章程》。招商局认捐规银6万两,电报局认捐规银4万两,作为办学经费。
1905年,学校改隶商部,改校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
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隶邮传部,易校名为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同年10月,学校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1908年夏,学校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电机系科。
1909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成立,后于1911年改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
1910年,学校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
1911年,在
辛亥革命的高潮声中,唐文治宣布学校改名为
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困难,唐文治提出自己减薪一半,师生同心,以维持教学。唐文治还著《人格》一书作为国文教材。该时期
孙中山莅校演讲,全校师生开始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
民国茁壮
1912年,学校改隶北京
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
1918年3月,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这是中国设立该科之开端,开创了工管结合的先河,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1921年,
叶恭绰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时,将交通部所属三所高校(上海、北京及唐山)统一更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并在全国率先成立董事会,校长亦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叶恭绰当选为校长,
张铸为沪校主任,
凌鸿勋和
张廷金为副主任。学校在原有电机科外又增设了机械科。
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叶恭绰出走,学校改为交通部南洋大学。此后校长多次变换,直到1924年底
凌鸿勋再次任校长,学校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时期仍设置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调归唐山学校。学校在该期间又新建成体育馆和调养室,并于1926年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1927年,北伐胜利,
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1928年10月,
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校长由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副校长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为专职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其间,学校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
1930年春,学校将“工业研究所”扩充为“交通大学研究所”,设工业和经济两大研究部,分材料、设计、机械、电气、物理、化学、社会经济、实业经济、交通、管理、会计和统计共12个研究组。从1931年起正式招收研究生。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国立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该时期,交大开展院系建设。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组建造船等新专业。1943年,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成立,是解放前中国培养工学硕士最多的单位。
1945年10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1946年,
国民党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教学秩序得以恢复。广大师生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斗争之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困难与“白色恐怖”之中,学校仍坚持改进教学,并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至1949年1月,学校共有理、工、管理3个学院,18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
开辟新程
1952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交大由10个系、1个专修科调整为机械、电机、造船3大类、7个系;开办工农速中和工农调干生班、开展学习苏联经验的教学改革,走按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道路。
1955年,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党中央、
国务院决定将
交通大学分由上海迁往
西安。同年,交通大学汽车专业调出组建
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现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956年7月1日,以交通大学和
大连工学院造船系为基础的上海造船学院在交通大学原址成立;同月,交通大学调整设有机械制造系、动力机械系、运输起重系、电工器材制造系、电力工程系5个系,马列主义教研组以及教务处下设的物理、化学、数学、俄文、体育、工程画、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原理等11个教研组。8月25日,根据周恩来总理“交大迁校,必须留一个机电底子,以为南洋公学之续”的指示精神,又在交大校址成立了南洋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同年,交通大学电讯工程系调出组建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
电子科技大学)。
1957年,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两部分为一个学校,一个系统,统一领导。
1959年3月,中央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列为全国16所重点学校之列。这是官方第一次明确地把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称为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961年2月6日,中央决定上海交大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同时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领导。
1970年2月15日,学校划归
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8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第二机电工业局、上海造船工业局、上海交通运输局、华东电业管理局和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联合创办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达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上海交通大学移交给教育部领导,实行教育部与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
1984年,
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同年6月10日,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同年试办研究生院。
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
1994年11月,上海交大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签署合同,共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1995年12月,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6年,经国家验收合格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1999年7月,学校被列为国家“
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月1日,学校举行庆祝
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暨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成立大会。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同年,上海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并入学校。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高校首个海外研究生院——
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2019年7月注册成立)。
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7年, 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09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依托学校成立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同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月,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同年,入选国家“
珠峰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0月,主办
21世纪学术联盟第4届总会。
2012年5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同年,入选国家首批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6年4月8日,在纪念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1947届校友
江泽民同志专程为母校发来贺信。同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
双创示范基地。
2017年9月,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儿科学院,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儿科系正式升格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
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首批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同月,学校联合
招商银行共建金融业首个AI实验室。11月,成为
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12月2日,
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
2019年2月,学校与
中国国家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月,被教育部认定为
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4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5月,发起成立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9月,入选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发起成立
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11月,学校与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12月,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
2020年6月8日,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揭牌。7月30日,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在呼和浩特市正式揭牌。8月,学校与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9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暨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9月28日,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成立。10月16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1月,学校入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同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成立。12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成立。
2021年1月17日,加入长三角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研究联盟。4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正式成立。4月23日,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5月,“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签约揭牌;同月,上海交通大学-德尔股份“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签约揭牌;同月,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在徐汇校区隆重举行学校第一个党团支部纪念碑落成仪式。
2022年7月30日,首届上海交大中银科技金融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新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在本届峰会中举行了揭牌仪式。8月,加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举行揭牌仪式。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浙江绍兴举行。12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
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碳中和发展产学研智创中心揭牌成立。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发起组建国际传播学会中国理事会成立。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组建的磁共振诊疗高端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闵行校区唐仲英楼举行。4月8日,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5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化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5月26日,由上海市教委指导,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上海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7月,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8月15日,“绿动全球,氢启未来”: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举办,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正式揭牌。9月18日,
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9月25日,发起成立全国增材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10月,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11月4日,发起成立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12月1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区即将落户崇明陈家镇东滩地区。12月21日上午,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研究院成立。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锡山举行。12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成立。
2024年1月,中华医学会发布《关于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9个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医学科学技术奖。3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合肥肿瘤早筛创新技术研究院完成正式揭牌。3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宣布成立。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成立。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7月,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研究院揭牌成立。同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交通大学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教室揭牌。7月31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举行。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揭牌。9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本科双学位(金融学+金融科技)合作项目正式签约,这是内地和香港两地高校首家整建制本科双学位合作项目。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揭牌成立。10月17日,精神与临床心理学院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成立仪式。10月2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校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11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医药战略合作签约暨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前沿创新中心举行。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共有34个学院/直属系,有本科专业7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智慧农业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可持续能源专业、智慧能源工程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有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2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动植物科学、经济与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19个学科位居全球前1%。
●重点学科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工商管理5个学科排名A+档。10个学科排名A档,排名前5%的学科共15个,居全国第四名。10个学科排名A-档。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专任教师3,88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48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718人次,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3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83门;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53门。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2009年9月,教育部公布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上海交通大学获一等奖2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和独立完成单位分别获1项),二等奖10项(独立完成7项,参与完成3项)。
2014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9—2014年)获奖成果名单,上海交通大学13项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12项为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12项中,交大作为独立完成单位获奖成果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奖成果6项,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此外,以交大附中为独立完成单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截至2024年10月,来共获6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9项为第一完成单位)。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合作交流
1994年1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
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
EFMD)共同创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双方签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办学合同》。
2002年,上海交大在新加坡成立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
2006年,建成交大密西根学院。
2012年,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
南加州大学合作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第一批签约加入“沪校苏企联盟”为区域发展助力。4月,上海交通大学与合创科技签约共建智能网联汽车联合研发中心。6月21日,上海交大-甘肃公航旅建设集团“低碳路材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2024年7月,亚洲最大的年600吨级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DAC)装置“碳捕块CarbonBox”成功通过百吨级模块满负荷可靠性运行验证。“碳捕块CarbonBox”由中国能建集团所属中能建(上海)成套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制。9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本科双学位(金融学+金融科技)合作项目正式签约。作为内地和香港两地高校首家整建制本科双学位合作项目,依托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和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培养。项目采取“2+2”联合培养模式,第1、第4学年在上海交大学习,第2、第3学年在港中大学习。学生修毕课程,成绩达到两校各自学位要求后,可获得上海交大颁发的本科学历证书(金融学专业)及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港中大颁发的工程学学士学位证书(金融科技专业)。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有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平台,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
202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
2023年2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司法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正式成为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
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593项。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2022年发表卓越科技论文8112篇,2023年发表NSC论文51篇,其中引领发文28篇,以交大为第一单位(一作且通讯)发文8篇。
●自然科学与技术
1.历史开创性成果
在一百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交通大学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
2.重大研究成果项目
截至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拥有“暗物质探索研究”“捕获马约拉纳费米子”“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造”“量子信息存储”“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面源污染入湖河道流域治理成套技术”“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研制”“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加工”“纳米材料全新力学现象”“合成光学活性无机材料”“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图谱破译”“肾上腺肿瘤致病基因”“肾上腺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医学基因组学”“胃癌发生机制”“生态系统镁研究”“生长素调控植物气孔发育”“水稻花器官发育”、“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寻找潜在新靶点”“治疗帕金森症天然产物”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项目。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指出,1070 nm的激光照射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认知障碍并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2022年,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牵头,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完成, 发现了β衰变中最强同位旋混杂现象。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洪亮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谈攀,在蛋白质突变-性质预测上取得重要突破。该工作采用全新的训练策略,在使用极少湿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传统蛋白质预训练大模型在突变-性质预测的效果。
2024年7月,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完成海试。“开拓二号”连续完成5次着底采矿,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实现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最深达4102.8米,在国内首创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深海多矿类复合钻采等深海采矿领域多项技术。
3.论文发表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居中国国内高校前列。2015年度SCI收录两类文献(Article,Review)达到6027篇,其中国际卓越论文2497篇,均位居中国高校首位;中国国内论文被引26749次,位居中国高校第一;国内卓越论文2414篇,居中国高校第三;十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39913篇、366612次,位居中国高校第二;国际会议论文705篇,位居中国高校第二。1篇论文入选“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023年8月,《Nano Energy》(IF=17.6)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沈文忠课题组题为“In situ artificial wide-bandgap Cs-based recrystallized-arrays for optical optimiz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文章。这项研究表明原位光管理策略对于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设计多功能光学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4.科研项目&经费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资助920项,总经费6.13亿元。其中面上项目483项,资助直接经费28641,7万元;青年科学基金330项,资助直接经费6161.6万元;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项,重点项目28项,重大项目(牵头)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项(其中3项重点支持、1项集成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3项,联合基金项目9项(其中3项重点支持),应急管理项目11项,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31项(其中重点5项)。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共有1229个项目获国自然资助,总直接经费8.17亿元。其中科学中心1项,杰青11项,居全国第五;优青25项,全国第二。29个项目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总经费约10.21亿元,主持重点专项课题66项,承担项目和课题经费总计约13.37亿元。国防科研立项合同经费15.88亿,千万级(含)以上26项。全国首批启动“医工交叉研究基金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攻关专项”,共资助32个项目,总经费2255万元。
●人文社会科学
1.获得项目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共获人文社科类项目立项资助160余项(不含各级各类委托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6项,其中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6项、年度和青年项目14项、后期资助5项、艺术学专项2项、重点委托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8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规划和青年项目13项、高校思政工作专项2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项1项。
2.研究经费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经费达到8446万元,其中,纵向经费3957万元,横向经费4489万。重大、重点与智库项目经费1600万元。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立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获立3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及青年项目获立34项。另有国家社科基金思政理论课专项1项、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项3项、后期资助项目3项、艺术学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全年组织申报其他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获立134项。2020年,科研经费到账1.6亿元,其中纵向经费1.04亿元,横向经费6437万元。
●成果获奖&专利授权
2010-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2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0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奖13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484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有35本中外文学术期刊,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分为中文版、农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三种。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校图书馆文献累积总量(不包括电子版)338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113.2万册,电子期刊总量5.77万种,182.05万册;生均拥有文献(不含电子文献)59.51册,生均拥有文献(含电子文献)225册。本科生均图书流通量为13册次(总量为21.02万册)。全年共采购中外文图书5.36万种,5.83万册;中外文期刊2001种;新增数据库7个,总数达到428个。各类多媒体资源总量达16.5TB。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全年总申请量为7999条,总完成量为7206件,总满足率90.1%。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字体为毛体,校名中核心词为“交通”二字。
1912年(民国元年),学校改隶北京
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此为“交通大学”的“交通”的来源——“交通部”的“交通”。
2009年,
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使交大校园群贤毕至,蓬筚生辉。
张杰校长在“2009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上致辞《天地交而万物通 上下交而其志同》,引用《易·泰》解释“交通”。《易·泰》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张杰校长说,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将交通大学中的“交通”赋予新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之后“交通”二字之意,变为由《易经》“泰”卦阐发的“上下交而其志同”,并非今道路交通之“交通”,具有重要的现代性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精神文化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
爱国荣校,主要来自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的格言:“学生之对于学校,爱情而已矣,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语虽简约,却深含着由“小我”及“大我”的文化要义。
“饮水思源”是“小我”层面的道德诠释,“爱国荣校”在“大我”意义上提升了交大人志存高远的人格境界。
1.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救国兴国的爱国精神;
3.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社团文化
2024年9月27日-10月31日,“中华民族文化探源”京沪高校博物馆馆藏精品展览巡展至上海交通大学,在文博楼开展。此次展览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汇集了来自京沪30余家高校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其中,每家高校博物馆均精选一至两件代表性馆藏,以图文形式集中反映了京沪两地高校博物馆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索中华文明根脉,夯实文化自信根基等方面的不辍实践与累累硕果。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展出馆藏精品两件,分别为西晋越窑青瓷镂空香薰及戴敦邦绘王安石《元日》诗意图。
校区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有5个校区,包括闵行校区、徐汇校区、黄浦校区、七宝校区、长宁校区等,其中闵行校区是主校区。
闵行校区
闵行校区位于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拥有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各类建筑,兼备理工农医文多学科平台,容纳3万余名学生。
徐汇校区
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作为老校区,跨越三个世纪的发源地,校内有许多承载百年历史的优秀老建筑,校门、图书馆、工程馆等。
黄浦校区
黄浦校区位于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
七宝校区
七宝校区位于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
长宁校区
长宁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校园环境
截至 2022 年 9 月,学校拥有图书馆 6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74985.63m2,阅览室座位数 7297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469.91 万册,当年新增 174657.0册,生均纸质图书 54.12 册;拥有电子期刊 265.86 万册,学位论文 880.27 万册,音视频 10907.4 小时。2021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40.50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5157.17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4301.42 万篇次。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